淮北市生态环境局: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
3月13日下午,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,重点通报全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进展。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、总工程师赵皆胜,固体科科长任启轩出席发布会,详细介绍了工业、农业、生活、建筑、危险废物五大领域治理成果,并就《淮北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实施方案》及公众参与举措答记者问。此次发布会由法规与标准科(宣传教育科)负责人王璐主持,安徽日报、中安在线、安徽经济报、bsports必一体育安徽法治报、市传媒中心5家媒体记者应邀参加。
核心成效
五大领域齐发力
固废治理显成效
发布会上,赵皆胜同志以数据为支撑,系统总结了2024年以来淮北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阶段性成果:
工业领域: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.65%,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6家、省级绿色工厂26家,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,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。
农业领域: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6.88%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.6%,农膜回收率88.21%,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92.4%,绿色农业循环模式逐步成型。
生活领域: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%,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及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各1座bsports必一体育,实现原生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,无害化处理率100%。
建筑领域:建筑垃圾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,资源化利用项目筹备加速,破解“建筑垃圾围城”难题。
危险废物领域:全市11家持证单位具备23.095万吨/年的危废处理能力,建成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废收集、暂存项目2家,覆盖收集、贮存、利用全链条,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。
针对媒体关注的《淮北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实施方案》,赵皆胜同志解读称,该方案以2027年为节点,提出构建“制度完善、技术先进、全民参与”的治理体系,重点推进6个方面32项具体任务,《实施方案》明确的工作目bsports必一体育标是:到2027年,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持续推进,绿色、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持续保持,绿色工业及绿色建筑、绿色农业进一步发展,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所推进,小微企业监管、农膜及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、餐厨及建筑垃圾管理等方面实现突破,各类固废协同利用处理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,大宗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稳步提高,医疗废物、危险废物收集处置短板基本补齐,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“一张网”,“无废”理念得到广泛认同,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,着力将淮北市建成固废环境风险管控严格、资源集约利用协同有效、生态系统绿色健康的“无废城市”。
发布会上,“无废细胞”概念引发热议。固体科科长任启轩阐释,通过企业、社区、学校等单元的示范创建,推动固废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。例如,一家“无废工厂”可通过清洁生产减少废料,而“无废社区”则倡导居民垃圾分类与低碳生活。
针对公众参与,发布会提出四点倡议:低碳出行、节约资源、垃圾分类、绿色消费。市民可通过简单行动——如使用共享单车、参与光盘行动、正确投放垃圾——成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实践者。
问答环节中,记者围绕“方案落地路径”“公众参与形式”等话题深入探讨。赵皆胜同志表示,我市将依托专班统bsports必一体育筹、资金保障、宣传引导“三驾马车”,确保任务落地见效;通过主题宣传、志愿服务等活动,激发全民参与热情。“无废城市”不仅是环保工程,更是民生工程,希望更多市民从点滴做起,共同守护淮北的碧水蓝天。
淮北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正从蓝图走向现实。通过工业提质、农业转型、生活革新等多维发力,这座资源型城市正加速向绿色低碳之城蝶变。未来,随着《实施方案》的纵深推进,“无废”理念将更深融入城市肌理,为淮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绿色动力。